2018年1月25日 星期四

計概09-01資訊安全與保護

9-1.1資訊安全

定義

保護資訊和資訊系統免受未經授權的存取、修改及破壞。

要素

機密性

(Confidentiality)

防止機密資訊洩漏給未經授權的使用者,確保資訊保密。

完整性

(Integrity)

防止資料內容被未經授權者竄改或偽造,確保資訊真實、精確與完整。

可用性

(Availability)

提供有效且正確的資料給合法使用者。

基本

要求

資料來源認證

(Authentication)

確認資料的來源,驗證資料傳送者的身分。

不可否認性

(Non-Repudiation)

透過機制驗證雙方是否收到或發出訊息,避免否認已送出或已接收資料。

存取控制

(Access Control)

規範使用者存取網路資源的權利與限制,避免資料被竊取或濫用。

範圍

系統安全

1.資料安全:資料存放或傳輸過程的安全性。

2.系統安全:維護系統正常運作,不受外力破壞及干擾。

網路安全

參閱9-1.2

防護

系統安全

1.異地備援:儲放資訊設備或地點的建築物安全考量。

 (1)正確、完整、定期或不定期的備份資料。

 (2)至少維持「三代」原則。

 (3)定期測試,確保備份資料之可用性(Availability)

 (4)不放在同一地點。

2.定期維護硬體。

3.設定使用權限與密碼。

4.使用資料加密、解密的技術。

5.使用檔案加密與簽章的功能。

6.啟動自動更新功能,經常安裝下載軟體的Patch(修補檔)

7.安裝防毒軟體,並定時更新病毒碼。

8.不使用來路不明的檔案或盜版軟體。

9.關閉自動播放功能,使用隨身碟、外接式硬碟或播放光碟片前先掃毒。

10.加強人員訓練及門禁管制。

11.添購不斷電設備(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, UPS),穩定電壓及提供緊急電力。

網路安全

參閱9-1.2

 

9-1.2網路安全

範圍

1.網路傳遞資料的安全

2.網路使用行為的安全

3.網路交友的安全

4.網路分級的認知

5.網路安全的素養

威脅

1.作業系統漏洞

2.網路協定弱點

3.使用者疏失

4.實體安全不足,如未設置防火牆。

5.安全機制被破解

6.電腦病毒、惡意軟體

7.開放環境易被監聽、盜拷、側錄。

防護

1.避免使用P2P,防止資料外洩或駭客(Hacker)入侵。

2.使用防火牆(Firewall),減少駭客入侵機會,有軟體式和硬體式。

3.謹慎啟用瀏覽器的Cookies

4.啟用瀏覽器「開啟快顯封鎖程式」功能。

5.避免使用公共電腦進行網路金融服務。

6.使用完善的交易機制(如:SSL)

7.不散布電腦病毒或惡意程式。

8.不開啟來路不明的電子郵件附加檔(.exe.com.bat.scr.pif.msi)

9.瀏覽網頁,不貿然執行ActiveX控制項;可從IE【工具/網際網路選項/程式集】檢視或停用附加元件。

 

9-1.3防火牆

功能

用來加強兩個網路間存取控制的安全機制,可保護內部網路免於外界的入侵,加強內部網路的安全,具雙向的安全管理機制。

常見

問題

1.資料透過防火牆檢查,降低網路效率。

2.無法完全阻絕內部的攻擊。

3.無法完全阻絕外來病毒的攻擊。

 

9-1.4分級制度

網路

內容

行政院依據兒童及少年福利法訂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,將網路內容分為限制級與非限制級。

電腦

軟體

經濟部訂定電腦軟體分級辦法,將電腦軟體分為四級

1.限制級:未滿18歲不得使用。

2.輔導級:未滿12歲不得使用。12~18歲需父母或師長輔導使用。

3.保護級:未滿6歲不得使用。6~12歲需父母、師長或成年親友陪伴使用。

4.普遍級:一般使用者皆可使用。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